找到相关内容3981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印光法师答:学佛以什么来打基础?

    印光法师答:由外道而复入佛道,非宿有善根,何能如此。当生大感激,生大惭愧。惭愧心生,邪僻心灭。惭愧为入道之初步。既欲学佛,当极力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以为世间贤人善人,以立其基。良以佛以三皈五戒十善,教一切四众。若不敦伦等,则凡三皈五戒之气分也无,便是儒释二教之罪人。纵有修持,其利益由于心不善,而反小之小矣。(三编卷一复蒋德泽居士书) 更多印光法师佛教问答 -----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印光法师|阿弥陀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09/19372129544.html
  • 忏悔除罪——人间佛教经证

    汝今应当身心忏悔:身者,杀、盗、淫;心者,念诸不善,造十恶业及五无间,犹如猿猴,亦如黐胶,处处贪著,遍至一切六情根中。此六根业,技条华叶悉满三界二十五有一切生处,亦能增长无明老死十二苦事,八邪八离无不经历。汝今应当忏悔如是恶不善业。」因此,本经提出「忏悔六根观普贤菩萨法」,即:   一、忏悔眼:若有眼根恶,业障眼不净,但当诵大乘,思念第一义,尽诸不善业。   二、忏悔耳:耳根闻乱声,坏乱和台义,由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2445055.html
  • 辩证地看待修行中的执着

    有些人因为想要留给别人好印象,而走上修行的道路,他们喜欢被人视为一位神圣或崇高的人物。这很显然是误用佛法。相反地,如果我们但愿自己与他人都得到和平,因而诚心想要达到止息痛苦,这不是恶意的欲望,完全不同于会带给我们问题的执着。事实上,在初步的修行阶段,不应该回避这种有益的欲望。  负面的执着总是带来痛苦。贪婪的动机使我们造下不善业,使自己和他人都遭受伤害。但是,修习佛法的欲望、兴趣与活力,不属于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4281519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念佛时该闭目吗?

    问: 念佛时该闭目吗? 印光法师答: 念佛闭目。易入昏沉。若不善用心。或有魔境。但眼皮垂帘。则心便沉潜不浮动。亦不生头火。念佛头上若有物摩抚。及牵制等。此系念佛时心朝上想。至心火上炎之相。若眼皮垂帘。及心向下想。则心火不上炎。此病即消灭矣。切不可认此为工夫。又不可怕此为魔境。但至诚摄心而念。并想自身在莲花上坐或立。一心想于所坐之莲花。则自可顿愈矣。(若不敢作莲花上坐立。恐致或有...

    印光大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6/18381283249.html
  • 问:修行人是否都可以得佛菩萨的加持?

    佛菩萨具大慈大悲之心,对众生之所求,理论上应该都会给予加持,但由于众生自己的问题,有时会不能如愿,主要原因有二: (一)众生自身条件不好,例如有重大因果、业障或情缘等、或有重大债务(人间或法界)未还、或此人德行不好、心地不善、或此人自私自利只为自己、或此人只修法不修心、自心不肯忏悔所犯过错,有这些问题,若佛菩萨加持此人,则其债主或法界护持公平正义的佛菩萨及金刚护法都会反对,在此状况之下,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06573485699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导致我们不能证得禅那的强烈五盖是不是业障或魔障?

    问:导致我们不能证得禅那的强烈五盖是不是业障或魔障? 帕奥禅师答:业障就是恶业。五盖只是在你心中生起的不善法而已,不是魔障。 返回帕奥禅师问答专题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更多帕奥禅师佛学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五盖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09040995454.html
  • 有关业的若干考察

    含有作、为、造作之义,含有伦理道德或宗教性的善恶染净等想法。但是,即使是在这最狭义的业说场合,也未必只限于有关流转轮回的因果业报关系。具有流转轮回的业,虽然是善业与不善业(恶业),但是在善业中,不只是...犹如车轮跟随挽牛之足。   第二偈   诸法以意为先导,以意为胜,由意所成。   若以净意言说或行动,   因此乐随及彼身,   如影不离形。   说明从邪恶或清净的意业,产生不善或善的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648008.html
  • 何谓“十恶不赦

    ”,最初佛教中的一个用语,指十种当招致地狱、饿鬼和畜生这“三恶道”苦报的恶业,故又称“十恶业道”。至于“十恶”的具体内容,《佛说未曾有经》中说:“起罪之由,为身、口、意。身业不善:杀、盗、邪淫;口业不善:妄言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;意业不善:嫉妒、嗔恚、憍慢邪见。是为十恶,受恶罪报。今当一心忏悔。”行“十恶”而程度严重的,据说要受大苦报。与“十恶”之说相对应,佛教中亦有“十善”之说。十恶十善之说见...

    刘书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1650749.html
  • 改习惯

    改习惯 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,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,而自然现于身口者,名曰习惯。 习惯有善有不善,今且言其不善者。常人对于不善之习惯,而略称之曰习惯。今依俗语而标题也。 在家人之教育,以矫正习惯为主。出家人亦尔。但近世出家人,惟尚谈玄说妙。于自己微细之习惯,固置之不问。即自己一言一动,极粗显易知之习惯,亦罕有加以注意者。可痛叹也。 余于三十岁时,即觉知自己恶习惯太重,颇思尽力对治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1476312.html
  • 羞耻见人是何因 前世拿戒观察人

    得了这么一种病。   所以万事都有前因,没有一样事情是偶然发生的。你看哪怕是一个念头,这个念头不善,她老是想去找人家的过失,这都会有果报。真正修道之人,我们说现在接受圣贤教育之人,不是拿圣贤...见贤思齐,这样子的心态就是善良的,纯净纯善。里面还夹杂着人家不善,还有一个念头想要看人家,那心里就已经不善了。   所以古人有一个比喻,当我们照镜子的时候,看见镜子里的人,那其实那个人就是我...

    钟茂森博士主讲

    |因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5/20574178514.html